“异味门”事件悬而未决,奥迪荣获“中国生态汽车”白金大奖

2019-07-31 来源:汽车门 阅读量:33859

很多“焦点事件”,都会在信息的洪流中,最终成为一桩“悬案”。奥迪“异味门”事件,也不例外。新的一天,太阳会照常升起。

1

今年6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生态汽车评价(C-ECAP)2019年第一批车型评价结果。其中,参与评价的一汽-大众奥迪A4L车型,以95.11分的高分跻身白金牌等级。且在“车内空气质量”和“有害物质”两个小项的评分中,奥迪A4L均大幅领先于另一款豪华车型宝马5系。

2

今年3月,一位名叫“豆豆在哭”的奥迪车主,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名为《他们都买了奥迪车,他们都得了白血病》的文章。

文章的开头,这位名叫“豆豆在哭”的网友写道:“我是受害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并用了有异味的奥迪车。两年后患了白血病。”同时,她还在文中晒出了其他多位和自己有着相似遭遇车主的车本、医院的诊断证明,甚至是死亡证明。

3

图片来自文章《他们都买了奥迪车,他们都得了白血病》

文中提及的六位实名举报者中,有两位已经在文章发出时离开了人世。其中的“方某”,在“购车一年半后”,便因为患上急性髓系白血病去世。

在车主方某因急性白血病去世之后,他的妻子经过多番辗转,最终一纸诉状将一汽大众告上了法庭。授理此案的北京朝阳区奥运村法庭,裁定由北京的一家司法鉴定机构,对涉案车辆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鉴定的结果显示,涉案车辆的车内空气质量合格。

然而方某的妻子在调查后发现,法庭指定的这家鉴定机构,实则“根本就没有检测车内空气质量的能力”。对此,该检测机构也在法庭上承认了此事。但同时机构的负责人声称,他们是委托了顺义区的一家实验室做的检测。作为原告,方某的妻子要求该鉴定机构能够拿出相关的委托证件。但这一要求,遭到了法庭方面的“冷处理”。

在六次“上书”请求法庭调查顺义区的这家检测鉴定机构无果后,方某的妻子只得寄希望于在“庭长接见日”上,直接向庭长反映情况。但她最终等来的,是朝阳区人民法院下发的“不准许调查收集证据申请通知书”。

4

事实上,在“豆豆在哭”发文控诉之前,奥迪旗下多款车型便已经深陷“异味门”事件当中。早在2013年3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就针对豪华车异味问题进行了报道。“在随机送检的北京奔驰C级车、E级车,华晨宝马3系车、5系车以及一汽奥迪的A6、Q5阻尼片样品中,检测发现都含有70号沥青,具有强烈致癌作用,属于一级致癌物。”

在被央视“点名”之后,一汽-大众奥迪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发声,称会“立即进行深入调查”,并“将在第一时间公布调查结果”。似乎直到今天,这次的调查仍在继续……而一份不痛不痒的声明,显然“低估”了事件的影响力。有关奥迪旗下车型“异味”问题的投诉,仍然高居不下。

随着投诉量的激增,2017年3月,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对外发布声明,承认部分车辆可能存在因隔音材料引起的内部异味问题,并承诺为车主提供免费更换相关隔音材料的服务。

5

然而这份声明中却并没有对“异味”的成分、其是否会对人身体产生影响等问题,做出任何的解释。对此,《中国经济报》曾致电奥迪方面客服,以此寻求答案。当时后者的回应是:“目前我们掌握到的信息,隔音棉会影响驾驶的舒适性体验,但不会影响人身安全,目前产生异味的物质主要是羧酸类和酮类等小分子物质,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可以放心使用。”

始终没有定论的奥迪“异味门”事件,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终于,随着《他们都买了奥迪车,他们都得了白血病》这篇文章的发布,这一事件突破了爆发的临界点。据作者“豆豆在哭”透露,在文章发出后,自己还在“不断收到因购买使用有异味的奥迪车至(致)白血病等癌症的车主信息”。

当时,有媒体第一时间采访到了奥迪投诉专员。对于文章中的内容,这位专员表示,他们未接到过奥迪车致病的投诉情况,(并且)2016年4月以后出厂的奥迪Q5、A4L、A3车型,经过技术改造,不存在异味问题。此前购买的车辆,若存在异味,可到奥迪授权的4S店进行检测。

处于事件中心的车主与一汽-大众奥迪,一举一动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进入4月,一份包含记录了85名患者患病信息的名单、和将近3000人的QQ维权单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在持续发酵近一个月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决定正式介入调查。

5月14日,由国家质检总局主管的中国质量新闻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寻“奥迪车内异味疑引发重大疾病”的真相》的文章,对奥迪“异味门”进行了深入报道。也就是在同一天,奥迪官方以向“中国质量新闻网”回函的形式,正式对“异味门”事件做出了回应。

6

声明中,奥迪方面强调:“依据具备CNAS、CMA等车内空气质量认证资质的多家第三方权威机构多轮送检,以及具有同等国家认证资质的一汽-大众气味检测实验室对批量车辆的质检监测,根据‘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显示,一汽-大众生产的奥迪车型车内甲醛、苯等挥发性物质浓度均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

受限于抽样、委托检测以及检测标准、检测手段等一系列专业技术方面的门槛,中国质量新闻网最终也没能就奥迪“异味门”事件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和中国质量新闻网一样,其他媒体也没有放弃对事件真相的追逐。7月5日,一个名为“光头侃车”的公众号,发布了一篇《你测过了?那我也测测呗……》的文章,直接向“中国生态汽车评价”第一批车辆的检测结果,发出了质疑,且矛头直指荣获“白金等级”的奥迪A4。“本着求实的精神,燕赵晚报、华车圈、汽车门网及山东汽车自媒体联盟决定借助科学的检测设备,对奥迪及(奥迪)其它车型进行一下‘非官方、不专业’的评测。”

7

结果显示,参与本次测试的:

2015款奥迪A4L车型,苯含量超标11倍,可挥发性有害气体(VOC)超标2.1倍;

2018款奥迪Q5L车型,苯含量超标15倍,可挥发性有害气体超标1.8倍;

2018款奥迪A6L车型,苯含量超标15倍,可挥发性有害气体超标2.7倍;

2019款奥迪A4L车型,可挥发性有害气体超标1.5倍。

尽管以上几家媒体联合调查的结果,几乎坐实了奥迪的“罪名”。但秉承着严谨的态度,我们仍然不能就此断定,奥迪旗下的车型,就一定“有毒”。

事实上,一汽-大众奥迪方面如果真的想要自证清白,完全可以将测试的数据,甚至过程公开。毕竟事件发展至今,已不是一篇声明便能解决的了。不仅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属,需要一个明确的说法;同时大众的顾虑,也需要官方做出表率才能消除。


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