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三天就有一起汽车问题投诉
青海新闻网讯 1月14日,记者从青海省消费者协会获悉,2015年全省消费者投诉案件达509件,其中交通工具类投诉占123件,也就是说每三天就有一个人因为汽车问题向消协投诉。
记者了解到,2014年全年的交通工具类投诉只有88件,而2015年上升到了123件,增多了35件。2014年位居榜首的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从264件降到了2015年的77件,减少了187件。
2015年,交通工具类投诉中,汽车投诉是投诉最多的一类。值得注意的是,在123件交通工具投诉当中,东川工业园区消费者协会就受理投诉101件,成为全省汽车投诉的“主阵地”。
在东川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数据中,因为汽车的质量投诉31件、汽车售后服务投诉32件、汽车合同投诉30件、汽车价格投诉8件。产品质量、合同争议和售后服务问题是引发汽车投诉的主要原因。
东川消费者协会秘书长苏明亮说,在购车时消费者要理性消费,购车前要多了解车辆的性能、商家口碑,认真了解购车合同内容,谨慎签订购车合同,保存好发票、合同、收据等相关手续,以便事后在保养、维修或遇到质量问题时,在权益受到损害提供相关证据维权。
购车需注意四大问题
2015年省消协接到消费者投诉汽车类的案件达到了123件,成为投诉类型中最多的一类。购买汽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出现问题消费者如何维权?记者梳理了几大常见问题。
强制消费
商家为了获取更多效益,在消费者购车时,强制向消费者卖保险,强制代理挂牌,强制让消费者购买导航、坐垫等物品。
消费者在购车时,要对车辆配置、交付时间、购车款项、服务项目等相关内容作明确约定,当商家索要“服务费”“附加费”等一些不合理的费用时,一定要弄清楚,遭遇强制消费时,要留好证据,以便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合同纠纷
目前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商家为了赢得更多客户,故意夸大汽车卖点、隐瞒真实信息、虚假承诺丰厚的优惠条件。在消费者签订正式的书面购车合同时,商家提前设定一些权利义务约定不明确、不对等、违约责任约定不清晰等问题的合同,来逃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事后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很难按照合同条款有效维权。
买车不给合格证,车辆上牌成难题。经销商为了有足够的周转资金,将车辆合格证作为盘活资金的“筹码”,进行抵押贷款,等到新车销售后,再拿钱从融资方手中“赎回”车辆合格证,交给消费者。
汽车质量问题
最突出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变速箱等主要部件,车辆使用不长时间就出现漏油、渗油、烧机油、怠速运转异常、仪表不准,还有异响、异味等争议大的问题。
消费者遇到问题时,要仔细阅读汽车三包凭证的内容,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留好证据,及时到4S店维权。
售后服务问题
车辆到4S店中维修保养时,店内的收费价格不明示、不透明、配件只换不修、过度保养、不能一次性解决故障等是售后存在最多的几个问题。
价格问题(不明示、不透明、工时费贵、配件价格高、漫天要价)、配件问题(质量不合格、强制更换、过度保养)是汽车售后及维修服务行业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消费者对汽车的技术故障、配件价格、维修费用等了解不够,维修商又不把真实的信息告知消费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此外,有的维修店工作人员无法对故障作出正面技术解释,不能正确面对故障存在的客观事实,多以“人为造成”或提出不必要“检测”为由规避责任,加重消费者举证义务,车主无法接受售后强硬处事方式,致使矛盾升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