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2016:数量暴涨还是质量提升?

2016-03-14 来源:汽车门 阅读量:1642

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要达到500万辆,与2012年国家首度提出“500万辆”的目标相比,“十三五”新能源车规划关注重点将从数量转移到质量。

 

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此前表示,“在政策的引导下,2015年新能源私人化市场已经进入了稳步增长的阶段(销量同比增长近4倍、达到33万辆,位居世界第一)”,但他坦言并不希望2016年市场也出现4倍的增长,而是希望它是技术和品质提升的起点。

 

2015年新能源市场暴涨,质量问题、零部件产业链空心化以及市场“骗补”等诚信问题也引发行业反思。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不仅关系到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体现出国家对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期待和供给侧改革的思路。

 

北京汽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认为,“对应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转型升级等战略,体现在汽车行业就是要做好加减法,传统汽车要做减法,严控产能,新产品新技术要做加法,大力发展”。传统汽车产业由于起步晚,在核心技术上与跨国企业的差距明显,但在新能源领域,中西方的起步差异并不大,如何利用政策引导加速行业市场化、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成为“十三五”期间需要解决的系列问题。

 

目前,入围工信部2016年公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车型有700多款,而在原目录废止前,入选的车型数量累计超过3000款。“之前的车型目录因为时间比较久远,当时在技术标准上都相对不那么完善,而现在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技术和质量方面都有了相对清晰的标准,因此目录也需要重新进行甄别,以剔除不达标的产品。”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政策严格市场准入、加强质量管控以及事后监督成为趋势,不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或将面临挑战。

 

汽车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任何一项技术进步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投入。上汽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上汽也希望打造核心竞争力。过去几年,上汽在新能源领域总共投入超过60亿元,成为国内唯一在纯电动、插电强混、燃料电池等三大技术领域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量产化能力的自主车企,并掌握了“电池、电驱、电控”的三电核心技术。

 

技术优势可以助力车企实现成本管控。而成本压力也是“十三五”车企面临的关键挑战。按照新能源补贴退坡政策,未来4年,除燃料电池外的新能源车每年补贴将下降10%。上汽试图掌握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加速车型投放实现规模化以降低成本。上汽集团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王晓秋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上汽将进入密集的新能源投放期,而所有的新能源车都会用上汽自己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同时,其自主研发的第二代 EDU也会被应用到旗下所有车型之上。“正因为有了这个技术,规模上去之后,上汽的成本优势就出来了,核心竞争力也会更明显”。

 

以荣威为例,据记者了解,荣威e550刚上市的时候,动力总成成本为12万元,它的百公里油耗为2.3升,百公里加速10.5秒。一年后新款荣威 e550百公里加速仅需9.5秒,百公里油耗降低到1.6升,成本也降低了将近2万元。而即将上市的荣威e950,百公里加速提升至8.5秒,油耗仅为 1.7升,动力总成的成本又降低了2万元。

 

吉利在其未来的5年新能源规划中特别强调要“让消费者花传统车的成本购买新能源汽车”,而如何能做到有效的成本管控呢?吉利给出的办法是技术提升和抱团取暖,比如联合长安等车企加大在混合动力技术上的投入。

 

为实现成本和技术的双突破,去年以来,包括北汽、上汽、比亚迪、长安等车企都宣布了未来的新能源投资计划,记者粗略统计,未来几年,新能源投资高达 800亿元。投入的方向包括整车、基础设施以及零部件的整合和梳理。在政策引导和资本的驱动下,新能源产业的竞争格局将逐渐清晰。


关键词: 新能源车 2016
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