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后看汽车产业下一步:充电桩市场迎东风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于上周落下帷幕。每年两会,都是国人关注的焦点,毕竟两会上的政策信息关乎我国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这其中,也有很多与汽车行业密切相关,今年也不例外,《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多项有关汽车的政策信息,或将为整个汽车行业带来诸多影响。
Road 1
二手车成新增长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活跃二手车市场,大力发展和推广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和充电设施。”
过去五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的平均增幅已超过新车,2015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但是,限迁、税收等相关政策,束缚着市场的发展。去年中国二手车交易总量占新车交易总量的30%,远低于欧美汽车市场水平。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活跃二手车市场”,对二手车行业的发展释放出了良好信号。
去年7月,国家商务部已发函给相关六家行业商协会,让其对实行了10年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其修订稿有望在今年内出台。修订后的新办法会对限迁、税收、临时产权登记制度等制约二手车发展的问题做出新的解释和规范,提高市场活力。
Road 2
充电桩市场迎东风
“活跃二手车市场,大力发展和推广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和充电设施。”在《政府工作报告》的今年重点工作安排方面,新能源汽车再次被明确提出。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力度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市场及其相关产业都迎来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340471辆,销售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
不过,充电难问题仍然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去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中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而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已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与2020年规划建成480万个充电桩的目标相比,还相差甚远。但这也意味着,我国充电桩行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有预计称,我国充电桩市场即将迎来发展的高峰阶段,2016年我国充电设施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到 2020年将突破1000亿元。
Road 3
小排量车型继续利好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着力抓好减少燃煤排放和机动车排放”以及“全面推广车用燃油国Ⅴ标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80万辆”,对汽车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要求,也为小排量车型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事实上,随着整个社会对节能环保、低碳减排要求的不断升级,汽车小型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尤其是相关政策对小排量的扶持,也为小排量车型的增多插上了翅膀。去年下半年,国务院就推出了对购买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刺激车企及消费者向这些车型靠拢。
今年初,环保部、工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公告》。公告表示:根据油品升级进程,分区域实施机动车国Ⅴ标准,其中,东部11省4月1日起全面实施国Ⅴ标准。同时,按照工信部规划,2015年我国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要降至6.9L/100km,2020年要进一步降至5.0L/100km。为达到这一目标,不少车企都在增加小排量车型的生产,并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
Road 4
汽车+互联网持续火热
“深入推进‘中国制造 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继去年之后,《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互联网”一词,并把“中国制造”放在了互联网前面。
作为制造业的代表之一,汽车业在“互联网 ”的推动下,也在探索着新的模式,并有越来越多的新型业态涌现。在整车制造领域,除了传统汽车制造商,如今也有诸多敏锐的IT企业投身其中。例如,乐视已宣布与阿斯顿·马丁成立电动汽车合资公司;就在前不久,格力电器也宣布将要投身新能源汽车产业。
而在汽车驾驶、智能系统等方面,无人驾驶等技术都是互联网与车企相互合作后诞生的产物。这些不仅给车企与互联网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方向,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对未来汽车发展的无限遐想。
与此同时,“互联网 ”也在引发创新热潮,尤其是在汽车后市场领域。当新车销售进入微利甚至无利可图的时代,庞大的后市场成为投资人眼中最广阔的蓝海。
Road 5
中国品牌“走出去”或加速
“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走出去”这一关键词。
去年5月1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对汽车等“走出去”提出了具体指导,鼓励本土车企在欧美发达国家设立汽车技术和工程研发中心,同国外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开展合作,提高研发和制造技术水平。
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代表行业,汽车产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这对所有中国自主品牌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更多利好政策推动,将有更多的汽车企业借政策东风走出去。
事实上,近年来,汽车企业的出口已从早期的单纯出口产品逐步走向了技术输出,包括长安、长城、吉利、奇瑞、比亚迪等,都在海外建立了生产基地。不过,在海外布局的汽车企业仍面临着品牌建设、售后服务完善等诸多难题。据了解,此前由于中国自主品牌过于注重短期利益,不重视品牌持续发展能力,缺乏服务体系的完善,最终全军覆没或惨淡收场的例子不在少数。因此,在“走出去”后,车企还需进行销售渠道以及售后服务等全方位的战略规划与布局。
Road 6
产能过剩将获解决
“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并且提出“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
产能过剩的情况也在汽车行业普遍存在。2014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曾向工信部、商务部递交了《关于汽车流通环节经销商库存高企,引发大面积亏损的报告》,此份报告称,近年来主机厂盲目扩大产能,使得产量释放过快;同时,从2012年至2014年的汽车市场增速来看,已呈现出需求逐渐放缓的趋势。
产能释放过快与市场需求放缓两相作用,造成高库存的结果。去年以来,汽车流通行业平均库存已连续数月高于警戒线。众所周知,库存压力几乎可以决定一家4S店的生死。由于建店成本高企,很多经销商都靠借贷度日,一旦库存积压,资金无法正常运转,巨额亏损便随之产生。供需失衡所造成的库存高压,使得经销商的生存状况日益严峻,主机厂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也不断激化,可见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建立汽车行业的退出机制,“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将有利于建立起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督促落后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同时,也可以通过兼并重组来不断提高汽车整车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不久前,继去年年底首批14家包括吉林通田在内的“僵尸车企”被劝退后,工信部又撤销了13家车企的乘用车生产资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