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下跌 青涩的英菲尼迪

2016-05-23 来源:汽车门 阅读量:1283

相比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的ABB,入华不足9年的英菲尼迪尚似一青涩的少年——冲劲有余,而底蕴不足。

 

数据显示,2015年,英菲尼迪在华销量达40188辆,同比增长33.8%,高于整体市场增长率6倍。然而,进入2016年的英菲尼迪在迎来陆逸这位拥有多年豪华汽车品牌工作经验的营销老将后,却意外在4月份遭遇到了断崖式下跌。

 

种“泼冷水”般的开局,对“老炮儿”陆逸和青涩的英菲尼迪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瞬间跌至谷底,能够让所有人理性地去审视英菲尼迪这两年高速增长的背后。 在加入英菲尼迪之初,陆逸就曾表示,“英菲尼迪是个独特的品牌,希望大家给我们多一些时间,我们会努力把它打造好。”只不过,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豪车市 场,股东方是否有足够的耐心?

 

“断崖式”下跌

 

4月,在国内豪车市场一直“极速前进”的英菲尼迪遭遇“滑铁卢”。

 

数据显示,英菲尼迪(含进口车和国产车)4月在华销量为1700辆,同比下跌49.9%,环比下跌55.4%。其中,国产车型销量仅为583辆,同比下跌76.9%,环比下跌73.7%

 

于这样的销量表现,英菲尼迪方面尚未给出官方解释。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导致英菲尼迪4月销量大幅下跌的直接原因,是厂家在得知车辆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后, 决定减少车辆的生产和交付。54日,因传感器故障,日产中国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2016920日起,召回国产及进口共计57648 英菲尼迪汽车。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处于产品周期末期的主力车型竞争力下滑,才是英菲尼迪销量下跌的直接诱因。2014年,东风英菲尼 迪成立后,先后推出两款国产车型Q50LQX50,两款车型随即便成为销售主力;2015年,两款车型的销量达23431辆,占总销量的近六成。但进入 2016年,随着产品陆续进入生命周期末期,其竞争力明显下降,直观的表现为销量下滑。数据显示,4月,Q50L销量为433辆,同比下降 74%QX50销量为150辆,同比下降82.4%

 

除了产品因素外,频繁的人事变动也被列为英菲尼迪销量下跌的原因之一。

 

年年初,戴雷辞去英菲尼迪总经理一职。随后,现任英菲尼迪全球首席运营官武佳碧紧急接盘东风英菲尼迪及英菲尼迪中国。其间,作为“过渡人”的武佳碧延续了 “戴雷时期”英菲尼迪在中国的战略,并令销量保持着稳健的增长势头。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英菲尼迪在华销量9610辆,同比增长21.7%

 

4月,陆逸被任命为总经理,这位“土生土长”,同时还对中国豪华车市场有丰厚经验的“老炮儿”无疑是英菲尼迪的重要人选。

 

就在业界人士一致看好陆逸将在英菲尼迪大展身手时,4月份的销量表现却把新贵英菲尼迪“打回原形”,同时也让这位意气风发的“操盘手”瞬间沦落为“接盘侠”。

 

股东的算盘

 

众所周知,英菲尼迪能有今天的市场业绩和品牌影响力,离不开戴雷的营销传播策略。

 

从《爸爸去哪儿》到《舌尖上的中国》,再到《极速前进》,一系列的热播电视栏目均印上了英菲尼迪品牌的痕迹。戴雷的这一“高举高打”的营销策略让英菲尼迪的品牌传播得到显著提升,也使得英菲尼迪获得了相比其它品牌更高速的市场增长。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密集的综艺营销只是短时间奏效的“兴奋剂”,并非是企业销量长久飘红的竞争力。而且,英菲尼迪的品牌价值在戴雷的运作下已触及“天花板”,未来将很难突破。

 

另外,品牌营销上的投入,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收益回报。早在2015年便有传闻:作为股东方的东风方面对戴雷在销量和利润上都提出了硬性要求。现如今,戴雷主动请辞,英菲尼迪在品牌营销上的投入可以理所当然地缩减,或许这正好切中了英菲尼迪股东方的下怀。

 

此同时,让擅长发展经销商网络的陆逸担当新的“操盘手”,英菲尼迪顺利地在品牌与业绩提升之间找到了“平衡”。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陆逸在2008年转行 销售,出任宝马东区总监,因推动深化区域管理战略而将东区销量提升为宝马在华销量最大的区域而一举成名。据悉,刚接手总经理职位的陆逸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 就是修改商务政策,未来还将拿出1亿元对经销商进行补贴。

 

今年3月初,英菲尼迪对外公布了2016年的发展规划:全年目标销量为5万辆,将会有6款新品进入市场,并进一步扩大产品阵营。着重三四线城市的渠道发展,同时经销商将在2016年扩网2030家,并继续执行“4/10万公里免费保修保养”的政策。

 

在戴雷打响品牌后,由陆逸接手推动销量增长,英菲尼迪的如意算盘打得可谓响亮。只不过,单凭前4个月共计11310辆的销量现状和短缺的产品阵营,即便有“老炮儿”陆逸保驾护航,英菲尼迪提出的5万辆目标也显得过于急功近利。

关键词: 极速 下跌 英菲尼迪
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