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进军美国而大众退出美国?全新七座SUV任先锋

2016-06-08 来源:汽车门 阅读量:1593

综合外电报道,大众汽车集团旗下斯柯达品牌考虑进入美国市场,由于该品牌之前以低价为定位,最有希望契合美国需求的车型为全新Kodiaq七座SUV。有专家建议,丑闻缠身的大众品牌退出美国,由斯柯达替代。

 

斯柯达有望在美国销售

 

虽然大众汽车当下在美国“尾气门”丑闻缠身,但接下来可能会在当地市场采取大动作以调整业务,有可能安排斯柯达品牌进军美国车市。

 

前不久,斯柯达一位发言人向媒体披露称,该品牌正在寻找尚未进入的潜在市场,“包括北美”,但是公司目前尚未作出任何决定。不过斯柯达已经在为挺进美国做铺垫,该发言人确认,业已在美国提交多个商标专利。

 

根据本月初外媒报道,斯柯达在美国专利和商标办公室UPTO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递交了多个商标专利申请,以保护旗下主力车型的名称权利,包括速派轿车(Superb sedan)、明锐掀背车(Octavia hatchback)和野帝SUVYeti)。

 

大众汽车集团吞并斯柯达已有25年之久,完全收购则是在2000年。这家源自捷克的百年品牌在集团内部定位稍低于主力大众乘用车品牌。近年来,在前CEO范安德经营下,斯柯达业绩增势良好,在中国、德国等市场销量上行。随着大众乘用车品牌陷入泥潭,并且遭遇亏损,斯柯达反而在利润方面对集团贡献越发提升。

 

2016年第一季度,斯柯达全球销量同比增长4.3%276,600辆,营业利润同比攀升30%以上,达到3.15亿欧元,利润率从7.6%提升至9.3%,在汽车品牌中属于较好水平,远超过在盈亏线上挣扎的大众乘用车品牌,甚至高于大众集团最大的利润来源奥迪品牌,后者利润率9.0%

 

这也意味着斯柯达对大众重要性更进一步,为此其赢得了更多发展机会和集团内部话语权。今年3月,斯柯达甚至入股大众在华合资公司上汽大众,后者将为斯柯达投资20亿欧元,继续促进在华业务增长。

 

鉴于斯柯达之前倚赖的东欧车市萧条困顿,该品牌正力求开拓新的市场。因而全球规模第二的美国成为新的潜在目标。当然,斯柯达也预见到,在美国已经不太可能复制在中国的高速增长。

 

上述斯柯达发言人表示:“在过去,我们的主要焦点在于欧洲市场,增长道路则是在中国。如今我们正在讨论斯柯达品牌下一步该怎么走。进军诸如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与当初我们进入中国不太可比,新兴市场能够实现较大的增速。两种业务模式有本质性的区别。”

 

能否成功全看Kodiaq

 

关于斯柯达能不能顺利在美国站住脚,业界分析人士的观点存在分歧。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汽车研究中心(Center for Automotive Research)主任费迪南德·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oeffer)指出,大众汽车集团应该停止在美国销售大众乘用车品牌,用斯柯达取而代之。

 

大众乘用车品牌在美国正苦于尾气排放造假丑闻的困扰。杜登霍夫对德国《商业日报》宣称,如果大众汽车集团希望解决“尾气门”问题,则“斯柯达将是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

 

然而,北德意志州银行(NordLB)分析师Frank Schwope则表达了怀疑,理由是斯柯达缺少能够在美国走热的车型,例如皮卡和大型SUV;另外,美国车市已经趋于饱和,未来数年内销量或将走低。

 

据盖世汽车所了解,斯柯达虽然没有皮卡车型,但在SUV领域正筹划发力。接下来几年里将至少发布四款SUV。其中第一款为首个七座中级SUV车型Kodiaq,大约在2017年上市,最初在中国销售;其次是新一代野帝紧凑SUV2017年下半年或2018年问世;之后,Kodiaq将衍生出一款五门跨界车,外形带有轿跑风格;最后一款是斯柯达小型SUV,定位接近日产Juke,这款车同样最初是为了中国市场打造,两年之内将露面。

 

从美国车市需求看,斯柯达Kodiaq可能最适合其需求。同为中级SUV的别克昂科威甚至是由中国生产出口至美国,可见该细分市场在美国有较大潜力。

 

Kodiaq原意是“科迪亚克”,指阿拉斯加附近岛屿上的一种棕熊,斯柯达用此来指代新车的庞大结实。Kodiaq概念车VisionS2015年巴黎车展公开,今年4月北京车展上发布,2017年上市发售。除了中国市场之外,明年3月还将进入英国等其他市场。根据推测,Kodiaq在德国市场未来的起售价为24,000欧元(约合人民币17.2万元)。

 

实际上,回到市场层面,斯柯达并不是首次试图进入美国市场。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该品牌还远没有被大众拿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向北美出口Felicia紧凑车,但由于销量寥寥,没有过几年便终止业务。如今斯柯达在中大型SUV领域已经布局,为再度返回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斯柯达 七座SUV
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