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产能过剩真的来了

2016-11-11 来源:汽车门 阅读量:3720

尽管产能过剩的话题并不新鲜,但在汽车行业步入发展新常态时,产能过剩问题也有了诸多的新形态、新变化。在行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的当下,对产能规模、结构和效率都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不可否认,产能过剩如果不根据市场需求有效地调控和化解,将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以及适应新常态发展的绊脚石。那么,汽车行业究竟存在怎样的产能过剩问题?哪些企业是产能过剩的“重灾区”?新常态下“去产能”的重点、难点又在哪里?本刊将针对乘用车领域的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展开系列报道。


超过13%的产销增速,让汽车产业依旧创造着令人艳羡的骄人业绩。作为创造产销佳绩主力军的乘用车领域,更是以高于行业产销平均增速的实力,成为支撑整个汽车产业不断刷新产销纪录的“顶梁柱”。不过,在出色的销量成绩单背后,乘用车领域结构性产能过剩愈加凸显。


“确实汽车产业目前已经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处长吴卫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也表示,未来五年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十三五”时期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除了会有结构性的矛盾之外,整体供求格局也可能供大于求,甚至会出现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日前,国务院决定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车生产企业,目标直指汽车行业“去产能”。


■产能利用率局部偏低增速已超消费预期


汽车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根据国家发改委与中汽协、中汽研发布的中国汽车产能调查和分析,截止到去年底,占年度汽车产量超过98%的37家主要汽车企业已形成汽车整车产能3122万辆,其中乘用车产能2575万辆、产能利用率81%;商用车产能547万辆、产能利用率只有52%。按照欧美等国家产能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正常值在79%~83%之间,超过90%代表产能不足,若利用率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我国商用车存在产能过剩现象,乘用车利用率较好。


尽管乘用车产能利用率总体看上去相对较高,但是面对企业超乎想象的扩产速度和规模,对乘用车领域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从国内六大汽车集团发布的“十三五”产销规划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企业对未来仍抱乐观态度,丝毫无惧产能过剩的危机。除上汽集团没有具体数据外,其他五大汽车集团总销量目标达到2000万辆,而2015年汽车总销量为2460万辆。


国内乘用车市场的需求和潜力究竟有多大?市场能否消化迅速扩张的产能?对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未来国内汽车市场销售增速有可能回落,产能过剩的问题将暴露得更加明显。“首先,城市交通拥堵和城市公交体系的完善,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一部分私家车消费;其次,国内二手车市场不断完善和壮大,会蚕食一部分新车市场的份额;第三,网约车的蓬勃发展,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方式,也有可能改变一部分消费者的用车理念,使购车需求越来越不强烈。这些因素都可能在导致销量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同时,使产能过剩的问题凸显。”他说。


■以规模效益为主乘用车企成扩产“专业户”


今年前9月,我国汽车销售达到1936万辆。在巨大的市场面前,车企纷纷将注意力转移至扩产能之上。中国汽车产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国内车企仍在扩张产能,在建产能超过600万辆。如一汽-大众在天津和青岛的工厂正在建设,未来建成后总产能将达到300万辆;广汽丰田第三生产线已于今年3月开始建设,新生产线将以年产10万辆为开端,未来根据需要可扩充至年产22万辆,届时广汽丰田总产能将达到每年60万辆。


一些企业因为销售业绩凸增,扩大产能的需求十分迫切。今年东风本田依靠新思域打出一个“翻身仗”,年度销量目标有望挑战50万辆。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陈斌波表示,50万辆的目标问题不大,总销量可能有望突破55万辆。但是,东风本田产能极限为48万辆,产能不足困扰东风本田。据透露,目前东风本田正在商议筹建第三工厂的事宜,以便尽快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扩大产能一直被国内车企所看重,尤其是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汽车市场迅速成长的“黄金时代”拥有产能的企业就意味着拥有“金山”。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产能是否过剩要看市场的需求,如果没有销售作为支撑,扩大产能只会造成负担,企业需要由追求产品的规模效益向获取以企业自身独特优势的稀缺性效益转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表示,在产品和技术方面,企业应着力提升产品品质,积极拓展市场需求。


■产能利用率差距悬殊结构性过剩凸显


结构性产能过剩直接导致国内乘用车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差距日益悬殊。如东风本田由于产品供不应求,今年的产能利用率有可能超过100%,而对于新近成立的东风雷诺来说,今年前9个月累计销售仅万余辆,产能却高达15万辆,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更有甚者,如拥有多处生产基地的华泰汽车,总产能规划超过百万辆级别,年度总销量却仅有4万~5万辆,规划产能和实际产能相差20倍。可以看出,国内乘用车企产能过剩呈现的是结构性过剩,而非全部过剩。


面对结构性产能过剩,国家也在积极出台政策,淘汰落后产能,积极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特别是关停没有生产能力、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的“僵尸企业”。付于武认为,政府应完善安全、节能、环保、技术等法规和标准,严格执行企业退出机制,达不到要求的车企依规退出。今年初,13家乘用车企业的生产资质被撤销,成为第二批被撤销生产资质的汽车企业。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行业中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汽车行业的竞争未来将更加激烈,但从整体看将完成一个结构性调整的过程,对于品牌力、产品竞争力较强的车企而言,即使是在市场相对饱和的状态下,依然可以提升市场份额。未来汽车行业中的马太效应将日益凸显,‘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在优胜劣汰中,结构性产能过剩会得到相应缓解。”他说。

关键词: 乘用车 徐长明
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