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资质获批 万向集团多重挑战压顶
我这一代造不了汽车,我儿子也要造!”如今,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的造车梦终要成真。
日前,国家发改委网站正式公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万向集团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核准的批复》,批准了万向集团公司年产5万辆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不过,对于在零部件领域驰骋多年的万向集团而言,成功升级为新能源乘用车整车制造企业仅仅是其造车计划的开始。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凭借着自身产品安身立命或许仍是万向集团乘用车生产项目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中国经营报》记者联系万向集团就相关内容进行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对方并未答复。
对于万向集团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未来发展,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田永秋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万向集团在电动车生产经验和产业链布局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但由于产品定位较高、进入市场较晚、品牌知名度较弱等多方面原因,其产品在落地销售方面还将面临政府补贴退减、产品品质提升、前期盈利存难等多方面的挑战。
“谋划已久”
近年来,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鼓励力度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政策利好的发展势态。无论是拥有集团背景的车企,还是众多新兴的造车企业,均瞄准新能源汽车这一块“肥肉”,想要占领市场高地。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准入门槛不断提高,“准生证”争夺战也变得愈发残酷,可谓一“证”难求。
除了已在今年5月获得了新能源商用车生产资质之外,《万向集团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又在近日得到了发改委的正式批复。至此,万向集团成为中国第6家获得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正式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转型成为拥有新能源商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的整车制造商。
根据公告显示,万向集团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总投资274503万元,其中新增投资251752万元,利用原有固定资产22751万元。新增投资中,建设投资17961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6896万元,建设期利息5240万元。新增投资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125968万元,银行贷款125784万元。项目不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建设内容为在万向集团公司现有厂区,新建试制车间、冲压车间、焊装车间、电池包车间、研发中心、公用动力、试车跑道及办公设施等,新增相关生产工艺设备。
据多家媒体报道,万向集团在此项目中提及的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主要包括1万辆Karma增程版混合动力汽车、1000辆纯电汽车、35000辆Atlantic平台系列产品增程版汽车和4000辆纯电版Atlantic汽车。
至此,“谋划已久”的万向集团,终于获得“准生证”,鲁冠球进军整车制造领域的目标终于实现。
万向集团最开始的主业为零部件制造,从1999年开始,万向集团就着手布局清洁能源,累计投入几十亿元,大力发展电池、电动汽车、天然气发电、风力发电等产业。除此之外,万向集团又分别在2012年和2013年收购了美国最大的新能源锂电池生产企业A123以及美国增程式电动汽车生产企业Fisker(现已更名为Karma)。直至去年,万向集团在造车路上取得了阶段性的“小目标”。不仅与上汽集团(600104.SH)合作成立了上汽万向新能源客车公司,其旗下的Karma汽车也与宝马公司合作推出增程式电动车和纯电动豪华汽车。
针对万向集团当前的产品规划,田永秋表示,由于前期产品的市场定位较高,其在本土化生产过程中的成本降低空间有限。面对政府新能源补贴退坡、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等众多因素,万向集团“短期内的财务压力会比较大”。
有而不精
今年9月8日,万向集团旗下美国Karma汽车(曾经名为Fisker)的首辆豪华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Revero在南加州正式发布。这个曾经与特斯拉齐比肩的豪华新能源车企在经历过召回、破产、拍卖等风波后,在万向的资本助力后终于起死回生。
2007年,曾经是宝马和阿斯顿·马丁顶级设计师的亨利克·菲斯科创造了与自己同名电动跑车品牌Fisker。品牌建立之初,Fisker公司推出的首款车型——Karma凭借着出众的外形和环保的概念而红极一时。
作为Fisker公司第一款,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款量产车,Karma轿车在问世不久就发生了三次自燃、三次召回。2012年8月,一辆Karma轿车在美国加州伍德赛德突然着火,瞬间面目全非。Fisker公司经过调查后认定:此款车型的冷却风扇存在起火隐患,并宣布召回2400辆涉及此类缺陷的Karma电动车。在此之前,Karma电动车也发生过两次自燃,并有240辆和600辆Karma电动车因冷却剂泄露和电池缺陷等问题被召回。
除了产品本身存在品质问题之外,对外部的过分依赖也是压垮Fisker的最后一根稻草。主打外观设计的Fisker在许多关键技术上全部采取外包模式,Karma配备的EcoTec燃油发动机来自通用公司,车身装配则是外包给了芬兰的Valmet公司,混合电动系统是由加州Quantum Technologies公司提供的。Fisker对外部超强的依赖性极大地降低了其生存适应性,电池供应商A123系统公司的破产直接导致其供应链断裂,再没生产出一辆电动车。2014年,Fisker公司宣告破产。最终被万向集团收购。
在万向集团强力介入下,Fisker公司终于起死回生,在更名为Karma公司后,于今年8月在美国复产,明年还将引入中国市场进行国产化。对于Karma产品的本土化生产,田永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Fisker品牌曾因产品问题给消费者留下了负面印象,如何重塑品牌从而抹去质量缺陷污点,也是万向集团将Karma品牌本土化时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危、机并存
对于已经拥有新能源乘用车的整车制造厂商身份的万向来说,其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上的压力依旧不小,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谈到万向集团在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方面具有哪些优势时,田永秋表示,万向集团的新能源项目起步较早并且通过海外并购等手段获取了新能源电池生产技术及整车生产企业。其优势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积累了部分整车制造经验且新能源汽车整车产业链方面的布局比较完善;另一方面万向集团汽车项目是基于原有项目进行的改造,只需要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适当的调整,没有批地、建厂等复杂手续的“困扰”,成熟产品会较快地投向市场。
但田永秋同时也指出:“万向集团毕竟只是零部件供应商,在中国本土化整车制造的经验还是略差一些。”在一段时间内,万向集团的整车生产团队可能仍旧会以国外的Karma整车制造团队为主。在中国本土化生产方面,万向可能会缺少相应的车型调教经验。
除此之外,据了解,万向集团在美国的销售车辆目前的售价约为13万美元,刨除关税、部分零部件国产等因素,万向集团首批国产的车辆成本降低空间也不会很大,首批销售车型售价很有可能高于50万元人民币。尽管面对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有着产品问世较快的优势,但也在品牌知名度、产品续航里程等方面存在短板。在销量不能快速爆发的情况下,“万向集团的汽车项目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亏损。” 田永秋表示,除了上述挑战之外,与目前销售的特斯拉车型以及即蔚来汽车等互联网车企的概念车型相比,万向集团现有汽车产品的互联网思维要“弱一些”。“万向集团的汽车产品传统造车思维强一些,与特斯拉以及国内现有的互联网造车企业相比,其现有产品在互联网配置等方面存在弱势。”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尽管万向相对于其他“外来者”不乏优势明显,但“三大挑战”压顶,其谋划多年的造车路能否顺利走下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