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还能看到黎明吗?
近日,据《日经新闻》报道称:“日产汽车为恢复业绩制定了详细的改革计划。”计划显示:除在泰国等地关停三家工厂以外,日产汽车还计划在中国市场削减50万辆的产能,降至100万辆。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日产第一次考虑在中国减少产能了。早在2024年3月,就有消息传出日产考虑在中国削减30%产能,将约160万辆的年产能削去约50万辆。
大幅削减产能的背后,是日产在华销量从辉煌到落寞的表现。2018年,日产也曾在华创下全年销量156.4万辆的好成绩。但在这之后,日产在华市场表现急转直下,销量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
数据显示:2019年-2024年,日产中国区销量分别为154.69万辆、145.67万辆、138.15万辆、104.52万辆、79.38万辆、69.7万辆。六年的时间,日产在华销量跌去约85万辆。
销量出现显著的下滑直接导致了日产的产能过剩。按照日产2024年年在中国69.7万辆的销量来看,其产能利用率不足50%。
为了优化产能,日产于2024年6月宣布将关停主要生产逍客车型的中国常州工厂。更早之前,日产位于武汉的云峰工厂也被传出即将要代工岚图汽车旗下车型——知音。
要知道,在中国市场上电动化车型成了消费者们的心头好,一众本土车企乘着新能源的东风体量不断壮大,逐渐掌握了市场上的话语权。在这样的情况下,燃油车销量不佳、新能源车缺乏竞争力的日产在华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
而这,也成了日产业绩暴跌的原因之一。
2025年2月13日,日产汽车公布了2024财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2024年9月-12月,日产实现营收3.15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00万亿元),同比下滑了0.3%;合并营业利润为311亿日元,同比下滑了78%,营业利润率仅为1 %;与其第二季度财报相比,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41亿日元。
在此基础上,日产还下调了2024年财年全年展望。官方表示,全年预计净营收为12.5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为1200亿日元,将录得800亿日元净亏损。
为了扭转不利局面,日产宣布了一系列紧急自救措施。2024年11月17日,官方表示将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裁员9000人;降低20%的全球产能、销售、综合及行政开支;降低商品成本;优化资产组合等方式改善业绩。与此同时,日产决定出售其作为合作伙伴的三菱汽车的10%股份,将持股比例降到24%。
不仅如此,日产CEO内田诚主动提出从11月起自愿放弃50%的月薪。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也紧跟其后,自愿削减50%的薪酬。
除了内部的调整,日产还寻求外部的合作。遗憾的是,就在第三季度财报公布的当天,日产正式宣告了其与本田的合并计划失败。而早先的潜在合作伙伴富士康也只是想寻求和日产合作,并无意愿收购。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日产想要走出困境,其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并不小。
据了解,日产将在未来2年内推出6款车型以加速电动化转型。其中,首款全新旗舰轿车日产N7将在2025年上半年向中国市场投放。在“GLOCAL”模式的背书下,截至2026年年底,日产还将在华投放覆盖纯电、插电混动、增程等多种动力形式的5款新能源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国伙伴合作也成为了日产加速转型电动化的方法之一。2024年11月12日,东风日产官宣和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打造新车型的智能座舱。还有媒体报道称,东风旗下品牌岚图汽车已经开始向东风日产等合资品牌“输血”,共享三电总成、混动等核心技术。与此同时,东风日产还积极与岚图汽车深度接洽,计划把岚图即将问世的 ESSA2.0 架构、SOA 电子电器架构等最新技术搭载上车。
不可否认,日产正在从多方面积极寻求“自救”。但面对愈发严苛的中国车市,遭受重创的日产能否安然的度过危机,不好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