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 “文明拆车”节目真的是消费者想要的吗?

2017-09-25 来源:汽车门 阅读量:26116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第一,成为全世界车企的必争之地,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52.6万辆和1335.4万辆。面对这样一块巨大的蛋糕,国内外很多车企其不遗余力投入其中,加快产品研发步伐,推出更多适合中国市场的汽车产品和服务,以及创新的营销方式,以期掌握更多的市场主动权。

在汽车市场白热化竞争的背后,汽车类媒体也成为了第二大战场。各媒体纷纷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挣抢这块市场大蛋糕。媒体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在市场当中生存下来,在传播形式和内容上也变得更加的丰富。尤其是新媒体的崛起之后,它们敢说实话,话题更容易被传播,而且每个平台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粉丝群体。如果文章足够好,就会被平台大力推荐,1天10万+阅读量都是很容易的事情。传播的方式也从刚一开始的软文、硬广的普通形式到深度试驾及视频解说,再到当下的“拆车”节目,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天我们重点来聊聊“拆车”节目。回溯国内比较早的拆车节目是“拆车坊”,开创时间为2011年12月。“拆车坊”作为车讯网旗下的一个栏目,以每期拆解两辆市场热销车型为宣传特点,瞬间爆红,一度成为比较火爆的视频类网站栏目之一。如今,继“拆车坊”之后,又一视频拆车栏目“大飙车”登台亮相。据介绍,大飙车栏目分为大拆车和大试车两档,其中拆车栏目以“文明拆车 拒绝暴力”为标语,重点针对车辆安全、配件及车内空气进行拆解评测,且在多个平台进行发布。

今天,笔者就想针对“拆车”节目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就拿“大飙车”拆车节目为例,给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众所周知,任何一款车从计划、研发、制造到销售都要经历漫长的时间等待,而产品的综合品质是立足之本,必须要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无论是排量,还是安全,亦或者车内空气质量等等,只有达到了国家的这些强制标准才能正式上市销售。笔者在观看了“大飙车”的拆车节目以后,认为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专业、不严谨的主观判断。这些不严谨的评说方式,不但不能正面的引导消费者,反而会误导消费者购车。

今天笔者针对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安全和车内空气质量这两点,来评点一下”大飙车“是怎样不专业和不严谨的。

钢板的厚薄不能决定产品的安全

针对大飙车提到的某款车(避嫌,不提具体车型)的防撞梁是最薄的拆解报道,结论是厂商没有任何的诚意,而针对这一点笔者还特意查了这款车的碰撞记录,C-NCAP的碰撞结果是五星,而且分数在同级车当中还处于偏上的位置。总的来说,车辆的安全性是一个系统工程,产品防撞梁的厚薄只是其中影响因素之一,而其他包括设计、悬架、材料等同样存在直接且重要的关系,直白一点说,车辆的安全性最重要的是看疗效。举个例子来说吧,大家都知道日系车普遍比大众的车轻,但不能就此判定日系车的质量比大众的车差,C-NCAP碰撞结果就是最好的答案。此外,大家也都知道,自主品牌不少车型比合资车还要重,但是C-NCAP的碰撞结果却差距巨大。相信我说到这里,大家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买一款车绝不能因为一个节目,甚至一句话来决定,在车辆安全性方面,还是参考C-NAP的碰撞结果靠谱的多。

车内空气质量与环境及温度有直接关系

此外,针对车内的空气质量检测,汽车门网也有一个专栏针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我们清楚的知道,车内的空气质量与用料以及化学物质的挥发状态息息相关,为此汽车门针对车辆检测分为高速负压、静止24小时、高温暴晒三种检测模式,最终对三个测试结果进行平均计算才是车辆的标准值。而 “大飚车”在车内部的甲醛检测方法是直接渗入到用料内,而且检测的工具也是非常简陋。并且检测之时的环境数据是多少?温度数据是多少?他们是绝口不提的。笔者认为,这样的测试方法,与菜场大妈用看菜叶虫眼的多少来辨别农药残留的方式类似,虽然看上去很直观,但这样的检测结果参考意义不大。

在当下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消费者购车必然会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查阅相关车型的口碑资料,而“拆车”视频节目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受直观性强等因素影响,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一时间成为车市的热点。而针对节目的看点,笔者认为可能分为两大派,对于专业的懂车人士,更像是看热闹的形式而存在,但针对不懂车的消费者,很可能会把他带入到消费误区。

所以,所谓“文明拆车”节目,要想获取更多的市场认可度,不能仅凭主观判断给产品质量下定义,必须要拿出更专业、更权威的评测标准及方案,否则不但不能帮助消费者,很可能会误导消费者。

关键词: 拆车节目
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