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反垄断直指何处:平行进口车或成主角
近日,关于《汽车领域反垄断指南》(下称《指南》)于10月内起草完成并计划明年进行审批的消息,再一次引起了业界对于汽车业反垄断的强烈关注。
《指南》除了对传统的零部件生产与供应、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等环节给出反垄断政策指引外,也将首次对备受争议的汽车电商销售行为是否可能构成垄断行为给出明文解释。
“这股反垄断风要彻底刮起来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感叹,去年以来,包括奔驰、奥迪、宝马、东风日产等多家主流车企及经销商等都因为涉及垄断而受到了数额不等的处罚。如今,《指南》的出台,更是体现了国家对汽车行业反垄断的决心。
早前,八部委还联合发布了《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要求汽车生产者公开所售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
“先出《办法》,后出《指南》,国家的这套汽车市场反垄断的组合拳,会对国内很多汽车经销商,尤其是对品牌豪车的汽车经销商产生一定的影响。”德迅交通行业研究员李芸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惩治力度加强
汽车行业反垄断指南涉及知识产权滥用行为、汽车业反垄断规制、宽大制度、豁免程序、中止调查程序以及罚款额计算等六大方面,贯穿整个反垄断调查、执法的所有环节
从去年9月,奥迪与克莱斯勒被推至“反垄断大潮”前,到国家发改委对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出12.354亿元人民币的天价罚单,再到今年奔驰、东风日产纷纷被处以上亿元罚款,一年时间里,中国汽车行业中的整车企业、经销商、零部件企业总共收到了超过20亿元的垄断罚单。
“如今,汽车业是现阶段反垄断执法部门重要关注对象。”李芸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这也是国内汽车市场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健康的标志之一。
而为了未来汽车产业的反垄断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经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授权,发改委开始牵头起草《指南》文件。继6月12日筹备会和8月7日工作会之后,国家发改委价监局于10月9日召开了第二次汽车领域反垄断指南起草工作会。
据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处长徐新宇介绍,反垄断指南起草工作组于7月初和9月初先后向各有关单位发放了汽车领域反垄断指南问卷一和问卷二,内容涉及纵向价格限制与非价格限制、售后配件供应与流通、售后维修技术信息的可获得性、售后服务与保修条款等,目前发改委价监局已收到答复80余份。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指南》还在制订过程中,可能将会在11月中旬出炉,2016年春节前后提交给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据悉,相比面向所有行业的《反垄断法》,《指南》将针对汽车行业有更加明确的补充和引导细则。
“《指南》将更好地规范汽车市场,让汽车交易更加有秩序。”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多元化竞争无疑将使豪华车销售及售后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更加规范的市场中,最终受益者一定是消费者。”
电商销售或遇挑战
电商平台现阶段无法直接进行汽车交易,仅能起到收取定金的作用,具体销售过程还是要在经销商处完成,也就是说汽车生产厂家仍有机会通过控制经营商操纵汽车网售价格,从而实现垄断
值得一提的是,《指南》除了对传统的零部件生产与供应、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等环节给出反垄断政策指引外,也将首次对备受争议的汽车电商销售行为是否可能构成垄断行为给出明文解释。
相对于8月的第一次工作会议,10月9日召开的汽车领域反垄断指南制定第二次会议不仅参会阵容更强大,包括相关部委,相关行业协会、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集团及零配件企业等,讨论议题也更加具体,主要聚焦在纵向价格垄断的豁免权问题。
纵向价格垄断是指,在市场中处于不同层级的企业(比如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达成协议,以操纵产品的市场价格;豁免权是指在适用《反垄断法》的过程中,发现某些行为符合价格垄断而不予禁止。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关注了电商低价(销售)的豁免权问题。”一位参会的行业协会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就这一问题,不少企业和经销商负责人均认为,低价销售这一模式应该得到管理和控制。”
《反垄断法》规定,界定垄断的重要条件是行为者对市场具有支配地位以及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然而汽车市场范畴的界定目前没有权威的解读,是指汽车电商市场还是整个汽车市场?同时,电商的销售成本有多少,以及汽车产品的成本,目前计算也是个较为复杂的工程。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魏士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按照《反垄断法》的定义,汽车电商的低价销售是否存在垄断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
目前,包括包销在内的电商低价售车未来是否被界定为垄断还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一销售模式被界定为垄断,那么将对汽车电商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以比亚迪为例,目前其通过电商渠道销售量已经达到2.6万辆。“在电商平台上销售确实能真正给消费者很大的优惠,甚至我们可以拿一款特殊的车型来做这种促销活动,但是,这样做可能涉及到价格限制问题。”比亚迪相关人士指出。
上海大众有关负责人提出建议,汽车电商的销售模式应在价格限制方面获得反垄断豁免。“一般整车厂电商的网络平台往往会设置一个优惠的全国性促销价格,各地用户在网上下单后实际上是和整车厂在产品销售上达成了合议,而当地经销商只是通过整车厂的订单转让,协助整车厂完成销售过程。”因此,在该负责人看来,这并非是汽车厂商对经销商的销售价格进行干预,不应当被认定为价格垄断行为。
而在奥迪相关人士看来,“很多载体在电商平台的宣传价格远低于成本价格,包括他们(网站)做一些服务背后都有风投在做支持,价格要比4S店低很多。这样的电商不仅对主机厂,对4S店、配件商都有伤害。”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刁建申认为,汽车电商低价销售的问题确实存在,某些低价甩车行为应该属于不正当商业行为,无论电商是一种怎样的新模式,但在市场上应该一律平等,反垄断法就是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李芸告诉记者,《指南》中应该会对这样的情况进行说明,由于电商平台并没有市场支配地位,更多的行为有可能是适用于价格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
平行进口车成主角
一些汽车生产商通过各种设限来制约国内平行进口经销商,例如有些车企刻意在境外提高排气量,或限制原厂配件的出口等,这些行为是否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亟须尽快考量
据记者了解,对于平行进口车与反垄断体系的交集,《指南》亦或有进一步规范。
这两年,中国已经开始对平行进口汽车业务进行“政策松绑”,而这中间可能出现的垄断行为也是执法部门从未面对过的。
据报道,中国日渐增长的平行进口汽车业务正遭遇跨国公司的“围剿”。比如,某德系品牌已经将该品牌美规车的排量从2979ml提升至 3004mL,25ml排量的小幅变化带来的是成本价格的大幅上扬。有分析认为,提升车型排量导致3.0L以上美规车进口的综合税率从66.19%变成了 95%,平行进口车的价格优势不再。
同时,也有跨国车企通过限制国外汽车经销商将汽车卖给中国的方式,达到限制平行进口的目的。
“各品牌车企仍在通过不同的渠道采取不同措施对平行进口车进行限制,这是否构成垄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反垄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伟对媒体表示。
在行业人士看来,界定跨国车企限制平行进口车业务涉及垄断尚有难度,但如果界定这些跨国公司限制零部件“平行进口”的措施为涉嫌垄断行为,则相对容易。比如,平行进口车辆出现问题,要求品牌车企在各地4S店提供零部件支持时,遭到拒绝;或者虽然没有拒绝,但是相对于同一车型的中规车车主,给予歧视待遇,或者要求更高价格,作出类似意思表示的车企则涉嫌垄断。因为对于一些核心零部件的提供和维修服务,只有品牌4S店可以提供,在市场上存在不可替代性。
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去年下半年遭到巨额垄断处罚之后,“大部分跨国车企已放开零配件的供应渠道”。
不过,崔东树指出,表面上看跨国车企放开了零配件渠道,但实际上使用价格手段继续控制零配件销售。
一位豪华品牌车经销商对媒体透露,“通常跨国车企卖给我们的零配件价格很高,因此在市场上并不具备流通的优势,只有一些汽车服务商急需某些零配件才会向我们购买,而且数量极少。”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表示,对于阻碍平行进口整车和配件的行为是否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渠道和价格限制,进而实质损害市场竞争,《指南》如能有所回应,将对落实平行进口政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评论